最新消息
首頁 > 最新消息
2018年度會員大會摘要紀錄
「服務巨輪.與時共進」社區與中心如何互動共進
日期: | 2018年11月17日(六) |
時間: | 14:30-15:30 |
項目環節: | 論壇 |
地點: | 1A房 |
主持: | 馮素汶姑娘 |
列席參加者: | 總幹事陳曉園、服務總監譚德開、社企總監陳培昌 |
近年服務聚焦
1. | 關愛村民 | |
i)嬰幼兒及學前服務 |
||
任何階層及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妥善的照顧、適切的教導,讓幼兒發展健康的體格及人格 | ||
ii)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| ||
提供學生成長支援、邊緣少年輔導、青少年領袖訓練、學生家長教育服務。目的是助青少年認定目標、鼓勵他們學習技能,為實踐理想展開生涯規劃﹔強化青年控逆力,幫助他們處理壓力來源、增加抗逆能力、灌輸正向思維,推動多元個性發展﹔提升家庭的功能,注重家庭角色功能教育。 | ||
iii)扶弱服務 | ||
(一) | 天糧網食物銀行 | |
(二) | 兒童發展基金 | |
(三) | 關愛基金生活津貼等申請服務 | |
透過短期援助,接觸及了解村內的弱勢家庭需要,為未來制定更加精確扶弱服務。 | ||
(四) | 鄉郊長者服務 | |
- 確立「原村安老」的服務模式,讓西貢鄉郊長者不會再因為地理偏遠,行動不便而「老無依靠」。 -「外展到村」派送服務及日間暫托服務,兩種服務模式為現時西貢多條村落長者提供定期健康監察、藥物管理、康復訓練、接送服務服等。 我們會「建設」社會資本,把村內、村外資源連結,為長者服務提供更大「網絡」。 |
||
2. | 愛護自然 | |
2011年,我們成立「拉闊自然」社會企業,抱著「人類社會」與「自然生態環境」互生互存,永續並存的信念開展了生態導賞教育業務。2017年,我們獲得西灣復育計劃,盡一步實踐我們理念。我們現時努力回復西灣農村風貌,為各種原生自然生物回復生境。與此同時,我們亦會著力為村民開發環境保育有關業務,為他們帶來經濟收入。 | ||
3. | 心繫社區 | |
我們認為要「心繫社區」,第一步必須認識社區。因此,我們積極回應及參與舉辦以地區為本的活動,讓參加者接觸及認識地區資源。其次,建立社區資本,促進社區和諧重要一環,因此,我們亦積極參與推動各項可匯集及連結地區人才、文化藝術、物質資源活動,增加地區凝聚力。 |
推動策略
1. | 從參加到參與 |
們相信接受幫助的人士都是因為現況限制而需要我們的服務,來年,我們除了提供直 接服務去幫求助者去解決當下困難之外,我們更會著力強化服務使用者的自身能力,達至助人自助,甚至以過來人的身分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,去推動更多服務。 | |
2. | 從分享到承傳 |
我們著力推動知識管理,數據收集及實證為本的服務效益評估,為同事提供有系統的資料,為推動前詹性的服務手法和模式,提供更準確的分析,並讓各種服務資源更加有效。為做好預備,我們積極與業界交流及分享,期望這軟實力的資產,會是我們中心一直承傳下去,繼續服務這個社區。 | |
3. | 從合作到協作 |
我們團隊已經由過往提供單一青少年服務機構,因應地區需要發展為綜合服務機構,更加由提供「社會服務」單位,到拓展「社會企業」,以另一種營運模式去回應社會需要。現時各種服務及營運模式都得以確立及日見特色,在西貢地區,甚至業界都獲得認同。我們會努力把我們服務隊伍由以往單一項目的合作模式,提升至跨隊的協作,而且透過引入不同團體合作項目,增強社區的服務貫性之餘,更加期望產生協同效應,將服務效益提升到最高! |
問答環節
1. | 問: | 提及有些企業與社區中心合作,例如獨木舟活動,詳細介紹做了什麼? |
答: |
譚德開先生 (服務總監)答: |
|
2. | 問: | 有個2歲半小孩正在中心讀幼兒學前班,將來會否增設幼兒專用廁所? |
答: |
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答: |
|
3. | 問: | 西灣項目會否舉辦親子耕種體驗,體會農夫的辛勞? |
答: |
陳培昌先生 (業務總監)答: |
|
4. | 問: | 西灣那麼美,長者有沒有機會去看看? |
答: | 陳培昌先生 (業務總監)答: 此計劃的服務對象不只侷限於小孩參與,只要長者有興趣及身體壯健,均可一同參與,詳情可上西灣Facebook查看相關資訊,並於一星期內上載新資訊,請各會員能將西灣資訊分享給身體的友人,讓更多人知道。 |
|
5. | 問: | 男廁空間狹窄,可否增加廁所隔間數目? |
答: | 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答: 目前不能增加廁所隔間數目。由於中心場地限制,女性比男性使用廁所率多,望各位能忍讓和體諒。 |
|
6. | 問: | 幼童軍人數比女童軍人數多,但幼童軍小組房間比女童軍小組房間細,可否換房間? |
答: | 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答: 可因活動需要的使用量,轉換小組房間使用。由於幼童軍多數於戶外舉辦活動,女童軍則多數於室內活動,因而女童軍室內的活動空間較幼童軍需求為大。 |
|
7. | 問: | 中心停止郵寄季訊給各會員後,未必每位會員都會上中心網頁查看新的活動動向,有沒有其他方式通知會員, 例如Email、WhatsApp? |
答: | 譚德開先生 (服務總監)答: 由郵寄轉為電子版的措施,是想為環保盡一分力,並帶出愛護地球、愛護社區等理念,在早前亦做過相關調查,發覺有些會員收到季訊後,都未必會翻看季訊內容,基於以上因素,故嘗試以電子版形式發佈季訊內容,大約在每月月底便會更新中心活動,並於中心網頁內顯示。 (一)會員留下電郵、WhatsApp,接收電子版通訊。 (二)直接上中心網頁查看。 (三)會員如要紙版季訊,可留下地址,並郵寄發送。 會員如要紙版季訊,可留下地址,並郵寄發送。 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補充: 預來年將設計屬於中心通訊的應用程式,方便發佈資訊及通知活動使用者,但不可以一下子切斷以往的通信方式,有些會員需要時間適應。 |
|
8. | 問: | 中心的興趣班未能配合小孩升小學的需要,因為升小學需要多些學術性的興趣學習,所以寧願帶孩子報區外機構有學術性的興趣班,而不選擇中心? |
答: | 譚德開先生 (服務總監)答: 希望家長能具體指出學術性的範疇,是指中英文的文法,還是銜接中學的語文科,由於牽涉到開班,需要有一定的人數,故希望家長能諒解。若家長能在坊間結合五至六名參加者,相關活動能如常舉行。 |
|
9. | 問: | 中心活動多數分配予區內學校,而孩子在區外讀書,只有星期六才可參與中心活動,認為活動選擇比較少? |
答: | 譚德開先生 (服務總監)答: 於下午約5時回到家中,既要開始做功課,及後亦時進行晚餐,若再讓孩子再參與中心興趣班是否合適?由於星期六是休息日,故於星期五上興趣班是不錯的建議,可以嘗試,但有些學校於課後亦有舉辦課餘活動,希望兩者之間取平衡。歡迎家長電話聯絡興趣班負責同事,若條件許可,將會實行。 |
|
10. | 問: | 為什麼暑期活動報名日還要排隊取籌,如何與時共進? |
答: | 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答: 每年同事忙於籌備,會員亦要一早前往中心排隊取籌,都明白辛苦之處,希望有改善之處,如引用電腦系統,現階段中心面對網絡系統問題,要公平性地報名,但電腦系統尚未能支援,IT同事努力與電信公司商討,希望提升網絡系統。 |
|
11. | 問: | i)活動年齡層不夠細分,例如2-8歲一組,如果可以細分,對學習有改善。 ii)中心人手不足,建議邀請家長做長期或短期義工。 iii)中心同事有時忙於工作,忽略家長小孩的真正需要,例如成立家長義工會,通過會議形式,增加溝通,反應意見,明白大家的需要。 iv)透過社區中心的影響力,反應本區的設施,例如室內運動場、單車專用區,讓區內人士享用免費或低價錢設施。 |
答: | 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答: i)同事設計課程時要考慮資源、適合性。 ii)iii)本中心確實工作量多,會檢討人手方面,事實上中心難以招聘員工,由於西貢交通費昂貴及工作時間長,而且本中心並非大機構、亦只提供基本的福利條件。故家長及會員的力量,是我們最好的支援。會著手於義工的統整,按照他們的專長、興趣,進一步有系統地推進中心的業務工作。會員的參與除了是單次性,會更加深度參與社區事務。中心的美化環境,例如走廊佈置,是由青年隊負責設計,符合善用義工資源。 iv)社區中心於地區上並沒有明顯的影響力,但影響力在於各個會員上,你們心目中的理想社區是怎樣,把你們的意願結集一起,然後一步步向不同機構反應,從而增加社區設施。短期內,居民亦可以建設自己的力量幫助優化社區。 |
|
12. | 問: | 中心可否增加充電器、汽水機? |
答: | 譚德開先生 (服務總監)答: 在未有充電服務提供前,如有需要之會員,可以找相熟的同事幫手。 |
|
13. | 問: | 為什麼沒有小六升中學面試班? |
答: | 譚德開先生 (服務總監)答: 可以找相熟的社工,於心理上提供協助。 |
|
14. | 問: | 中心如何把服務使用者的想法、意見融入中心服務之中? |
答: | 陳曉園女士 (總幹事)答: 這個論壇只是開端,稍後有聚焦小組,同事會記錄及集合你們的意見,及後舉辦「策略工作發展會議」,會把你們提出的意見,融入工作手法裡,將來你們會看到,今天提出的意見,正在一步一步展現出來。 |